盐水石榴栽培历史悠久,传说三国时候,诸葛亮南征渡过泸水进入巧家后,曾经娜姑追击孟获。途经盐水沟时,该地人以盐水石榴敬奉。
据清光绪年间编纂的《云南地志》记载,“东川(会泽县原属东川府所在地,本稿注)之石榴、宝珠梨及蔗糖、桔柚,其味兼江南西蜀之美,皆特产也。”说明盐水石榴在百年之前就已名冠全省。
另据《会泽县种植业区划》(1988年)记载:盐水石榴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因主产于盐水河两岸而得名,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6年)就有种植。盐水石榴经当地农民群众精心培植,年复一年,当地农民群众的汗水流到山脚下的小河里,河水也变咸了。有个明察暗访的朝廷命官来到这里,得知此事后,深受感动,于是赐地名为“盐水沟”,石榴也因此而得名。
清光绪前后,云南旅游曲靖市会泽盐水石榴已著名省内外,销往昆明、广西、贵阳等地。
1972年至1982年,累计销往港澳地区529吨,每吨售价430美元。盐水石榴在港澳地区格外引人注目,被称之为“神石榴”。
1985年,盐水石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发展万亩石榴生产基地。
2012年,会泽县石榴种植面积1333.3公顷,年产量20000吨。
2021年,娜姑镇有38000亩石榴挂果,20000亩进入盛果期,全镇石榴产量达4.6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惠及石榴种植片区的5310户19000人,其中脱贫户和监测户2542户9035人、其他农户2768户9965人。
近年来,石榴产业成为了娜姑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