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板栗种植始于明代,分布于红水河东岸及县境西北部,水陆两便的隘洞镇是东兰县主要的板栗集散地,每年农历八月中秋节前后,板栗上市季节,来自新疆、湖南、河南、安徽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收购商前来收购。
东兰板栗浸染红水河谷气候,颗大、油亮,肉质粉糯绵甜。东兰板栗寿命长、产量高,产果期长达50年以上,甚至达100年,被人们称为一年种百年收的“摇钱树”,东兰县有1000多株百年以上的“寿星”板栗树,仍能结果。
1991年以来,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东兰县又引进全国有名的“九家种”板栗与本地板栗嫁接,培育了具有矮化、早熟、高产、果粒大、结果快等优势的杂交板栗。东兰县成为“中国板栗之乡”和广西最大的板栗交易集散地。
2011年8月,东兰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
2013年,东兰板栗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017年,东兰县板栗面积达32.5万亩,漫山遍野的板栗树进入盛果期,年产量从0.15万吨增加到2.1万吨,年产值达1.2亿元,东兰县成为“中国板栗之乡”和广西最大的板栗交易集散地。2017年1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东兰板栗”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近年来,东兰县通过建立板栗良种基地、板栗低产改造示范园、板栗高产优质基地等措施,为栗农提供示范引领和种源、技术、销售等服务,建成自治区三星级板栗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个,大力推进全县板栗经营管理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板栗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目前,全县板栗种植面积18.5万亩,涉及农户为3.17万户,板栗鲜果年产量约3万吨,产值达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