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花生栽培种植历史悠久,1825年成书的《广南府志》卷三供记览志物产就有落花生的记载,距今186年历史。
解放前文山州花生种植品种主要是匍匐型品种“挖生”和本地花生,全州花生面积仅七千余亩,种植面积少而分散,产品主要用于榨油,少部分作为群众自食消费,也有部分用于群众之间的农产品与其他物品的互换交易。由于易落果、收获困难、产量低,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挖落松”,很快被1952年引进的马来亚花生品种取代,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又成功引进了产量和品质均优于马来亚品种的“桂花17号、“粤油192”、 “VS405”三个优质花生品种应用于花生生产,文山州花生种植规模不断得到扩大。花生作为了文山州传统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其大宗产品壳花生远销广东、广西等地区,主要用于加工花生油,以其为原料加工的花生油,品质优良,远销国内多个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随着地膜早花生推广面积的扩大,部分用于煮食用途的鲜花生还出口越南。
2012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小粒花生种植总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4.5万吨。
2012年08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砚山小粒花生”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