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种植马铃薯有着悠久的历史,素有内蒙三件宝“莜面、山药(马铃薯)、羊皮袄”之称,指的就是乌兰察布。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乌兰察布市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马铃薯茎类脱毒等课题研究,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马铃薯原种场及中国科学院脱毒马铃薯试验基地。经过多年研究在马铃薯遗传育种、专用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马铃薯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经验,一些技术成果具有全国乃至全世界领先水平。
1994年,乌兰察布市开始实行“进退还”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开始,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2013年,“乌兰察布马铃薯”列全国100大最具综合价值地理标志第38位,地理标志综合价值相对指数75.49。
2015年,“乌兰察布马铃薯”荣获201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价值评估17位,品牌强度836,品牌价值105.66亿元,这对于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知名度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同年,乌兰察布市“全国马铃薯种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通过初审,获批筹建。
2016年10月,乌兰察布马铃薯顺利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质监局预验收。
2017年,乌兰察布市马铃薯鲜薯总产量600万吨,种植产值50亿元,加工产值35亿元。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目前乌兰察布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到400万亩以上,以喷灌圈为主的马铃薯生产,以成为乌兰察布市的主导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