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莼菜,是江苏省苏州市特产,具有“滑而不腻、清滑爽口、鲜味独特”的特点,其食用方便,可配荤炒,可素食、可氽汤,也可做馅。
太湖莼菜卷叶碧绿色,色泽优美,胶质丰富,滑而不腻,清滑爽口,鲜味独特,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维生素C、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份,有清热补血、利尿、解毒润肺、止泻功效,对热痢、黄疸、肿痛、疮疱等也有疗效。
太湖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气候,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南风,温和多雨;冬季受北方高压气团控制,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16.0℃-18.0℃,年降水量1100-1150毫米。太湖平均水深1. 9米,蓄水量44.3亿立方米。每年4月春雨增加,水位上升,至7、 8月水位最高,9月后水位开始下降,11、12月进入枯水期,次年1、2月水位最低。太湖年平均水温17.1℃ ,1月平均水温4℃, 7月平均水温25℃。常年仅在湖湾或背风岸可见1-2厘米厚的薄冰,仅特寒的年份全湖才会结冰,在近65年中,全湖封冻仅10次,适宜种植莼菜。太湖莼菜主要产于太湖沿岸的浅水湖滩和沼泽区。
太湖莼菜种植历史悠久。据传说,西晋时吴地世家大族子弟张翰到洛阳当官,一天秋风乍起时他想起故乡吴中的莼菜、莼羹、鲈鱼,叹曰:“人生贵适志,何能驾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弃官归里,留下了“莼鲈之思”的典故。明末清初,太湖沿岸的居民已经会人工培植莼菜,每年自清明至霜降均收获。
2012年,苏州种植太湖莼菜共有面积约600亩,种植户数26户,总产量超过6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