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湘西州:武陵山脉,土家族苗族聚居,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遗产丰富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5-01-23 10:32:23
平台原创
浏览 17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是连接湖南、湖北、贵州和重庆四省市的重要节点。总面积约为15,462平方公里,辖吉首市及泸溪县、凤凰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六个县。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地理风貌。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湘西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它不仅是湘鄂渝黔边区经济协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政策的重点支持地区之一。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西南地区通往华中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中西部经济交流的桥梁。

湘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大约在15至18摄氏度之间,夏季炎热潮湿,冬季较为寒冷干燥。由于地形复杂多样,从海拔较低的河谷到高耸入云的山峰,湘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被誉为“绿色宝库”。这里的河流密布,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丰富的森林资源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湘西以其秀美的山水风光闻名遐迩,如张家界的奇峰异石、芙蓉镇的瀑布群落等,都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独特礼物。此外,湘西还有许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例如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另外,酉水、澧水两大水系贯穿全境,众多支流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网络,对于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湘西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并且盛产茶叶、柑橘、猕猴桃、金银花等经济作物。湘西特产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是湘西腊肉,以其独特的腌制工艺和风味著称;还有凤凰姜糖,甜而不腻,深受游客喜爱。此外,当地的银饰工艺品也是一大特色,特别是苗族银饰,以其精美的设计和精湛的手工技艺闻名于世。其他特产还包括湘西椪柑、保靖黄金茶、永顺莓茶等,这些产品不仅在当地广受欢迎,而且远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海外。湘西的农业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作物的种植,近年来还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例如,古丈县通过推广有机茶园建设,提高了茶叶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而凤凰县则利用自身旅游资源,开发了多种农旅结合项目,让游客可以在游览风景的同时体验农家生活。

湘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土家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他们保留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遗产,为当地增添了丰富的文化色彩。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如摆手节,通过歌舞表演庆祝丰收和祈求平安;苗族的跳香节,则是展示苗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时刻。湘西还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一站,通道转兵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里保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乾州古城、老司城遗址等,它们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民族融合的重要实物资料。湘西也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故乡,其作品《边城》描绘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使这片土地更加闻名遐迩。此外,湘西还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挑花技艺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

历史上,湘西曾是楚国的边陲之地,后历经汉、唐、宋等朝代,逐渐形成了多民族共存的局面。明清时期,随着土司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湘西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近代以来,湘西人民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在抗日战争期间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湘西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如今,湘西正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努力打造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和人才汇聚于此。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重要、自然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的地区,更是一座承载着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宝库。无论是探索自然美景还是感受人文底蕴,湘西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湘西正逐渐成为一个集生态旅游、现代农业、民族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区域,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湘西,作为湖南省的一颗璀璨明珠,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每一位来访者,展示其无尽的魅力。未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对文化产业的深入挖掘,湘西必将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湘西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宝库,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体现,它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风采。

全部留言

0
啊欧,还没有留言哦~
多果发布
发现 分享 生活
2847 话题
1 留言
0 关注
0 粉丝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

  • 湘西馆特色农产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