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距今3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西藏昌果沟遗址内发现了青稞炭化粒。从而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已经形成了与长江、黄河流域遥相呼应的,以青稞为主栽作物的农业文明。
在3000多年的栽培利用过程中,青稞还逐渐演化成为该地区的一种文化象征。尤其对在青藏高原生活过的人们来说,青稞已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被赋予诸多情感、精神、地域、民族等文化内涵。
在藏区流传着许多有关青稞种子来历的神话、传说、歌谣等,内容多为记载狗、鸟、鹤等动物带青稞种子到人间的过程。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则是录入《藏族文学史》里的神话故事《青稞种子的来历》。有一个名叫阿初的王子,从蛇王那里盗来青稞种子,结果被蛇王发现,罚他变成了一只狗,后来一个大土司的女儿爱上了他,他又恢复了人身。他们辛勤播种和耕耘青稞,吃上了用黄灿灿的青稞磨成的香喷喷的糌粑和醇香的青稞酒。人们在每年收完青稞,尝新青稞磨成的糌粑时,先捏一团糌粑给狗吃,以示感激狗给人们带来青稞种子。从故事的另一面看,以图腾神话故事形式流传于民间,在过大年、青稞尝新时先敬狗,不打杀狗,不食狗肉。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相关政府不断打开销路,带动更多企业加入青稞的深加工环节,进一步根据市场的反馈强化源头青稞种植的规模和标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青稞种植规模和品质,为下游产业提供优质的西藏青稞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