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枇杷种植历史悠久,宋淳熙二年(1175年),罗愿所撰《新安志》中就有三潭枇杷记载。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许承尧著《歙县志》提到瀹坑、瀹潭、章潭、绵潭一带出产枇杷最多,富岱及打猎黄村亦产之,移栽数次则肉厚核小。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歙县枇杷》记载,歙县枇杷产量多时,大有供过于求之势。
1978年,徽州地委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三潭枇杷生产得以快速恢复和发展。
2015年10月,三潭枇杷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2017年,“三潭枇杷”种植面积1.2万亩,有大红袍、光荣种等20多个优良品种,丰产年份产量超过1万吨,年产值约2000万元。
2021年9月13日,入选2021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