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沙坡头区栽培大枣历史悠久,清朝乾隆年间,时任中卫知县的黄恩锡在其《中卫竹枝词》中写道,“亲串相遗各用情,年年果实喜秋成。永康酒枣连瓶送,蒸枣枣园夙擅名”,在《春行杂咏》中写道“春行缓辔随骢马,一路看山到枣园”,真实的描绘了当时卫宁平原栽培枣树以及枣果加工的繁荣景象。据清乾隆《中卫县志》记载,“有枣、梨、桃、沙果、秋子、苹果、桑葚、葡萄、杏、沙枣和枸杞。
民国时期以枣、梨、杏、沙果、秋子、葡萄和枸杞为主品种,成种面积亦大”,“民国年间,永康、徐庄、枣林、沙滩、南长滩、蔡桥、新墩等地枣园、枸杞园、沙果园分布较多,红枣、枸杞、长把梨、香水梨遐迩闻名”。
2008年10月,中卫香山乡南长滩村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宁夏首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5年,南长滩大枣区域生产面积5500公顷,年产量1600吨。同年11月0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南长滩大枣”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近年来,中卫市在每年四月举办中卫市梨花节,千棵古树万朵梨花竞相绽放,花团锦簇、十里飘香,引得过往行人无不驻足观望,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