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地区种植猕猴桃历史悠久,早在1200年前,青城道家以猕猴桃为主要原料,配以青城山特有矿泉水,采用道家传统方略精制酿造出“洞天乳酒”,集独特的风味和道家养生文化于一身,成为“青城四绝”之首,诗圣杜甫赋诗颂扬:山瓶乳酒下青城,气味浓香幸见分。
1981年,都江堰市在中国率先引种海沃特猕猴桃,成为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猕猴桃的地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全市猕猴桃种植面积由当初试种的20亩发展到2016年的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海沃特近6万亩、红阳4万余亩。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使都江堰市10个乡镇约0.11万公顷的猕猴桃受灾,其中约400公顷的猕猴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4亿元。经过近2年的恢复重建工作,2010年,都江堰猕猴桃产业化规模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
2012年,都江堰猕猴种植面积11.5万亩,产量2.65万吨,产值2.7亿元,销售收入3.8亿元,种植户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
2015年,都江堰市现已建成猕猴桃种植基地10万余亩,其中红心猕猴桃在3.5万亩左右。猕猴桃全链条总产值7亿余元,产品销往10多个国家。
2016年8月,都江堰市与成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携手合作,正式启动了创建都江堰猕猴桃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同年12月,“都江堰猕猴桃”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22年2月,“都江堰猕猴桃”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截至目前,“都江堰猕猴桃”是成都市唯一获得“两部委双认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