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栽桑养蚕有史记载的最早可上溯到商周时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竹书年记》载:“汤二十四年,大旱,王祷雨于桑林,雨。”《穆天子传》载:“天子四日休于获泽”。“甲寅,天子作居范宫,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该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起源于商周,盛于唐宋,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蚕桑生产历史,有嫘祖始蚕、周穆王观桑等典故,历史上是丝绸之路重要货源地。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五代史》中记载,公元938年,于阗王李圣天就将紫酒(也就是桑葚酒)作为宴请贵宾的专用“国酒”。
21世纪以来,阳城县围绕打造十万亩优质蚕桑基地的目标,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推动、产业带动、服务拉动,产业规模不断扩展,桑葚年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13年12月3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阳城桑葚”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5年,阳城桑葚总产量达到9500吨。
2018年7月5日,阳城县“蚕桑部落”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2018—2025年)评审会议在北京召开。
近年来,阳城县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特色林果种植业,促进全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既使全县森林覆盖率得到大幅提升,又带动了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目前,一幅天蓝、树绿、水清、果香、民富的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盛景正在这里逐渐展现。休闲观光特色林果产业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和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一个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