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白果,是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特产,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白果又名银杏果,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种子。留坝银杏树主要分布于沿河谷两侧地势相对平缓地带,所产留坝白果外壳灰白,椭圆饱满,棱线分明,表皮光滑,果仁黄亮温润,口感软糯,细腻绵香,药用和食用价值高。2016年8月16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留坝白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留坝白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留坝县所辖江口、玉皇庙、留侯、城关、武关驿、火烧店、马道、青桥驿共8个镇7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8′05″~107°18′14″,北纬33°17′42″~33°53′29″。2014年,留坝县8个乡镇40多个村均发展银杏产业,建立200亩以上示范园达到26个,扶持发展种植大户180多个,全县已发展银杏种植1.5万亩,农民人均40余株,年产银杏果25吨。
留坝县野生银杏分布广泛,当地群众一直有种植银杏的传统习惯。留坝县境内自然分布的千年古银杏树有10余株,当地人工栽植白果均选用其种子或枝条繁育,其中地处玉皇庙镇石窑坝村的古银杏树经初步测算树龄近4000年,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当地人称之为“儿孙满堂”。20世纪20年代前,这棵四千年古银杏树冠幅方圆达50余米,树高50米左右,树冠荫地保守估计在1400平方米左右,年产干果2500余公斤。从1939年到1972年之间,这棵银杏树先后经历了6次大的人为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以粮为纲”的时期。2007年,留坝县林业局筹资5万余元为其修建了永久性保护设施,并派有专人看护。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留坝县重点培育银杏产业,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农户利用退耕还林地、山区坡地、荒弃河滩、公路沿线发展银杏种植,并将扶贫、农田、林业等各类资金捆绑用于银杏基地、示范园建设,建成了玉皇庙镇以采果为主的银杏示范基地。该县还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联系研发银杏产品,银杏果作为绿色美食销往全国各地。
留坝县地处秦岭南坡紫柏山麓,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天然植被繁茂,山峦连绵,森林覆盖率高达90.3%,生态保护完好,全县零工业、零污染,空气水质纯净。留坝县内河流纵横,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886.3毫米,年平均气温11.5℃,年相对空气湿度75%,无霜期214天。留坝白果树(银杏树)主要分布于沿河谷两侧地势相对平缓地带,土壤以山地黄棕壤为主,土层深厚,质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是适合经济林建设的主要土壤类型,pH值在6.0~7.5之间。留坝县优越的生态、气候、土壤等条件利于白果树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