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野地西瓜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下野地西瓜产地地处北温带干旱地区,属欧亚大陆腹地,主要以灰漠土为主,分布于较高平坦地形,草甸土分布于洼槽古河道地形,北部沙丘地貌为风沙土,少量为青干土。当地以地表水灌溉为主,源于玛纳斯河水系、巴音沟河、安集海一库、二库,由南向北经上游流入。当地平均日较差12-18℃,年≥10℃的活动积温3625℃,年均日照时数2828小时,作物生育期日照时数2036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72%,平均无霜期162天。年降雨136.9mm,蒸降比13.5:l,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特别适宜西瓜及其它特色作物的生长。
据说,“下野地”这一名字与屯垦部队有关。1952年春节后,二十二兵团在玛纳斯河以西开荒造田,屯垦部队来到当时的沙湾县以西一个叫“西野地”的地方。于是,这片绿洲的南部叫“上野地”,中部叫“中野地”,北部叫“下野地”。下野地即如今的八师134团所在地,位于天山北麓的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134团11连是下野地西瓜的起源地。
天山的冰川雪水养育着这片绿洲,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依偎着这片土地,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60多天的光照资源,成就了下野地西瓜“个大、味甜、瓤沙、汁多”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