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大枣栽培历史悠久。产生于前十一世纪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不少关于枣的记载线索。《风篇》中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记述,这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中有关枣的最早记载。《鲁颂》是比较集中地记录鲁国贵族生活的作品,其中有“枳棘载途,弥道覆迩”的名句。
宁阳大枣主产区葛石镇近在鲁都曲阜以北25千米,长期为鲁国腹地,镇东2千米的神童山,按《周易》“枕山、面屏、环山的枕山”的建城原理察之,是曲阜城建纵古阖今察之,《鲁颂》描写的产枣之地就是宁阳县葛石镇地区。
1986年,葛石镇被国家林业部定为“大枣生产基地”。被国家卫生部列为国家保健用枣,销售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次年,宁阳县葛石镇被国务院辟为“大枣开发基地”。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宁阳大枣”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7年,宁阳大枣种植面积已近10万亩,年产达7000多万斤,产值达2亿元。
目前,宁阳县创建了3000亩的科技育枣示范基地——好运枣园,并给园内枣农聘请了红枣管理专家,进行高接换头、矮化栽培、分区良种嫁接、枣树环剥等科技育枣技术培训,特别是高接换头,将原本口感干涩的酸铃枣改良为圆红金丝大枣,改良的不仅是枣子的口感,枣子价格也由几毛钱涨到几十元钱一斤。宁阳县还发挥微商电商营销模式的优势,举办“电商淘枣节”,把大枣从传统集市搬到线上,开展线上鲜枣销售,同城预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