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霍城树上干杏曾被成为“阿力玛里果”,最早是1900年由维吾尔人努拉洪·伊布拉音木从前苏联的塔什干(现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引入霍城县小麻扎(即后来的61团园林4连),他带回接穗条子在庭院里与野杏树嫁接成功,成活了七八棵“吊死干”树,结出了甘甜美味的杏子。《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 霍城卷(1994年)》《霍城县志》《新疆通志·瓜果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园艺志》里都有关于霍城树上干杏的记载。
20世纪80年代,霍城县新疆兵团61团开始引种扩大树上干杏栽种面积,至90年代末,霍城县新疆兵团61团大面积种植树上干杏达到1.5万亩,霍城垦区61团也被誉为“中国树上干杏之乡”。
2013年,霍城县成立二道河村树上干杏种植等特色专业合作社5个,发展林果业。
2015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建设以霍城树上干杏等烘干为主的多功能烘干房30座、新增保鲜库库容2万吨,加快农产品冷藏、储存、保鲜建设。
2015年,霍城县新疆兵团61团树上干杏鲜杏总产达到4000多吨,加工后产值将达到1个亿。霍城县的霍城树上干杏保护面积为3700公顷,总产量18500吨。
2016年3月3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霍城树上干杏”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近年来,为了加快树上干杏产业的发展,国家将树上干杏加工项目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建起了阿力玛里金果加工厂、新疆天伊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加工企业,将天然晾晒的“吊死干”请进了烘干房,并研发出许多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如袋装、瓶装、盒装、颗粒装的杏干、杏脯、杏仁、杏包仁等。围绕树上干杏这一特色产品,目前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观光农业等一系列产业,树上干杏也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