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编修的县志中,对沿海渔业捕捞有如下记载:“海族,荣最称盛,虽老渔莫能尽识。……其色黑,而身多软刺者,曰参,食品最重”。山东省志水产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记载:“山东省所产刺参,是海参中的上品。其体近圆柱形,两端钝圆,腹面平坦,背面有四至六纵行肉疣,多为灰黑色或黄褐色,成参体长一般20-40厘米。刺参在渤海中部和黄海北部沿岸3-15米岩礁或沙石地质浅海均有分布,尤以长岛、荣成、威海、牟平、芝罘等地较多。”这说明荣成沿海很早就有海参分布。
1911年,通风式重装潜水装置(俗称潜水器)由日本传入威海卫,并逐渐在烟台、荣成、长岛等地沿海的海参捕捞业中被采用。
2011年11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荣成海参”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1年,荣成市海参围堰及土池养殖面积15万亩,鲜品年产量2.5万吨。
2018年,荣成市海参养殖水面20多万亩。
近年来,荣成市海参养殖业发展迅速,海参养殖面积达22.1万亩,年产值约63亿元,海参养殖已成为荣成市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