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朱口镇志》记载,朱口小籽花生主要种植在朱口镇王坑、赤坑、寨色、石辋四个村,名闻邵武、太宁、将乐、建宁等县市,历史种植本地品种。本地花生品种含脂肪多、营养丰富、香酥味厚,特别是精制加工后的成品“朱口盐酥花生”历史悠久,邵武市面销售的花生如贴有“朱口盐酥花生”商标,则广受欢迎。作家冯敏飞所著《兵部尚书佚事》有述:“朱口是泰宁最大的镇,那些小山峦,都是红壤土,一雨成浆,一旱成石。就因为此吧,那种的花生特别结实,味道也别致。当地人加工又特别,先用盐水煮,煮了晒,晒了焙,又香又脆。那花生个儿小小,但非常饱满,跟别的花生明显区别,如同南方人与北方人的个儿。吃起来,更难忘”。
经过当地多年地训化栽培,因独有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逐渐成为当地特色品种,因其壳薄、籽小、饱满、香脆而得名,故名“朱口小籽花生”,产品在泰宁县及周边县市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2008年,“朱口小籽”商标注册。同年6月,泰宁县宝盖岩小籽花生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这也是该县登记成功的第一例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0年,泰宁县种植朱口小籽花生面积4200亩,产量600吨。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朱口小籽花生”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