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乾隆《广西府志》物产果之属记载:“桃、李、梅、杏、榴、梨、柿、栗、榛、松、核桃、羊枣、花红、木瓜、杨梅、橙、山楂、橘、橄榄”。按此推算,泸西县种植梨的历史有250年以上。
据《泸西县志》记载:1978年,全县已种植面积5000余亩,约20万株,产量约200吨。1977年引进砀山酥、雪花、金花、早酥等品种试种成功,至1989年发展新品种2000余亩。1991年泸西县被列为云南省优质梨生产基地县,泸西高原梨步入发展时期。经过“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优质梨基地的建设,到2013年,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5万亩,年产量达12万吨。在长期生产中,当地群众把以雪花、早酥、早白蜜、美人酥四个品种为主的泸西梨统称为泸西高原梨。
1990年,在云南省首次组织优质水果鉴品会上,泸西高原梨雪花品种获得云南省优质水果产品证书。
2008年,泸西云露牌高原梨被评为云南名牌农产品称号。
2013年,泸西高原梨种植面积10000公顷,年产量12万吨。
2014年5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泸西高原梨”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21年12月,被纳入2021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