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嘉木,其叶有真香。”据传,这南方指的就是桃源、安化、沅陵三县交界,沅资两水近乎交臂的雪峰山地。在远古时,这里就是一个神奇的茶叶王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公元25年~220年的东汉时,伏波将军去五强征蛮途中染病得擂茶而救的典故讲的就是这里。公元8-9世纪时,唐朝诗人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云:“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容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屋香,便酌砌下金沙水。聚雨松涛入鼎来,白云满碗在徘徊,悠扬喷鼻宿程数,清峭彻骨烦禁开……新芽连拳半来舒,自摘至煎俄顷余,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1630年(明崇祯三年),张镜心《桃源洞六绝诗》云:“八月桃花不见花,沿溪河处觅渔槎,山容淡荡惟秋水,流到人间作野茶”。这既表明了“野茶”一词并非空穴来风,也流露出诗人的野茶之恋。公元3-4世纪时,西晋《荆州土地记》中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当时,武陵郡治设在沅陵县,桃源属武陵郡。而当时沅陵县并不产茶,这“最好”的茶自然是指来自雪峰山脉深山峡谷的桃源野茶。在民间,一首脍炙人口的采茶歌已唱了几千年,其中有一段云:“家茶哪有野茶香,为你痴迷为你狂,家茶香满三间屋,野茶香过九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