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草果栽培历史悠久,据文山州志记载,马关草果始种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2001年,文山州马关县被誉为“中国草果之乡”。
2013年,马关草果总面积2209.27平方千米。种植总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0.3万吨(干果)。马关草果现已销往西北、东北、华东、中南诸多省份,出口至东南亚各国。
2013年9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马关草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21年5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马关草果”产品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近年来,文山州委、政府为进一步加快马关县草果产业的发展,按照“科学规划,因势利导,重点培育,集中连片”的原则,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把马关草果产业作为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使马关草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马关草果在继承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引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栽培工艺,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长,由以前的自种自食转向出口、食品加工和深加工,马关草果现已销往西北、东北、华东、中南诸多省份,出口至东南亚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