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矮晚柚是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蓬溪矮晚柚产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东,涪江中游,属典型的川中丘陵地区,丘陵、平地、沟谷、河流纵横,平均海拔400米。产区土壤成土母质,主要以侏罗纪系紫色砂泥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为主,PH值6.5—8.5,土壤颗粒较大,粘性较小,结构松散,保水性差,透气性好,矿质养分较为丰富,富含有机质及钾元素。产区横跨嘉陵江、涪江两大水系,支流、溪河共214条,干支流总长度1013公里,平均河网密度0.81每千米平方千米,水资源十分丰富,年径流量4.6亿立方米。蓬溪矮晚柚生产用水水质优良,生产环境优越。蓬溪矮晚柚产区属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长,秋多阴雨,夏多伏旱的气候特征。产区年均气温16.8℃,年均日照时数1471小时,年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10℃的年积温5200℃,无霜期298天,相对湿度65%~80%,特别适合矮晚柚生长。
蓬溪矮晚柚果形美观、品质优良,肉质脆嫩、多汁化渣,甜酸适度、香气浓郁;成熟特晚、错季销售,春节成熟(第二年1~2月),2~5月销售,可填补市场的空白;矮晚柚树冠矮小紧凑,叶色浓绿、四季常青,洁白花瓣芳香,果子留树时间长,果子挂到第二年5~6月不掉果。
遂宁市名优果树研究所彭永红经过25年的时间培育出了错季节柚类新品种——蓬溪矮晚柚。2003年,彭永红成立了矮晚柚农业产业化企业,为了蓬溪矮晚柚种植成规模,在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朝阳村、漆家桥村、渡槽村租地3000亩发展蓬溪矮晚柚,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使企业、业主和农民共同致富。蓬溪矮晚柚具有蓬溪地方特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柚类新品种,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审定,原国家农业部于2007年颁发了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并进行了新品种保护;矮晚柚种植技术申请了国家专利,并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6年,蓬溪矮晚柚保护面积3.88万公顷,产量7.2万吨。2016年3月3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蓬溪矮晚柚”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