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刺葡萄是福安当地的一种野生葡萄。
明万历(公元1597年)版《福安县志》记载:“葡萄,白者为水晶。”说明在当时福安就种植多个葡萄品种。
清光绪版《福安县志》亦载:“葡萄有紫、碧二种,白者为水晶”。
福安市穆云乡高岭村现留存一株葡萄古树,相传,后唐时黄巢起义,战乱百年,当地先人为逃避战乱在此建村时,就发现这里的葡萄林,历经多年砍伐仅剩这株古葡萄。
20世纪50年代,穆阳乡溪塔村民开始驯化栽培,利用溪涧逐渐建起一条葡萄沟,被全国葡萄专家学者认为是全国三大葡萄沟之一。
福安刺葡萄具有含酸低、风味甜、抗病虫、耐粗放管理、耐高温高湿、耐贮运等优点,是我国珍贵野生葡萄种类,是东亚种群中最好的酿酒品种,果实的白藜芦醇、原花青素的含量远高于种群内的其他种类,经常吃刺葡萄有助于软化心血管、美化皮肤。
2013年,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栽种刺葡萄面积约6000多亩,遍及溪塔、虎头、隆坪等26个村庄,年产量逾4000多吨,投产园亩产值3000多万元。
2014年,福安市经济作物站申报的福安刺葡萄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同年,福安刺葡萄种植面积1.1万亩,年产1.5万吨鲜果。
2018年,福安市刺葡萄种植面积4000多亩,大都集中在西部地区,年产量4500多吨,年产值4500多万元;福安市溪塔村有130余户村民种植刺葡萄,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