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南果梨的原始祖树,生长在鞍山市千山区大孤山镇上对桩石村,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
据碑文记载,清光绪二十年仲秋某日,村里老人高永庆行至北坡,突感奇香扑鼻,老人寻觅至一棵碗口粗的梨树下,只见黄里透红的落果满地。老人捡起地上的一枚果实一尝,顿感清香沁入心肺,回味无穷。为弄清该梨由来,高永庆托女婿把梨带到辽阳,让那里南来北往的梨客们辨认,梨客们对该梨味道赞不绝口,赞誉此果味具南方诸果之长,遂给此果定名为南果。因产于鞍山、海城,所以南果梨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鞍果或海果。
经过近百年的人工嫁接和繁衍,南果梨已经成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特有的产品。
1987年,大孤山镇政府给“南果梨祖树”树碑立传,这棵“祖宗”级的南果梨树被圈在碧瓦青砖的院落里保护起来,树皮呈深红色,树上仍有野生针刺,自发现祖树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2004年,鞍山南果梨种植面积已发展超20万亩,总株数达超500万株,产量达5万余吨。
2002年鞍山市政府就开始对千山区、海城市两地区的南果梨种植实行全地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确定了以抓“协会”为龙头带动数千家果农规范化生产的思路,组织成立了“海城市南果梨协会”、“千山区南果梨协会”。
近年来,鞍山全市从事南果梨种植及相关产业人员已超20万,围绕南果梨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70多个,专门从事南果梨产品营销的经纪人达1.5万。南果梨种植产业为当地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很大程度的带动了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