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枣的栽培历史悠久,西汉时,大荔县沙苑一带就栽植有枣树,所产枣个大,皮薄、核小、肉厚、富有弹性、味道脆甜、液汁多。官府以土贡名义敬献朝廷,康熙年间成为皇室贡品。清乾隆时,凿井灌田,已具规模。现今沙苑一带,桃、李、枣、杏等各类果树遍地,且红枣的原生珍贵品种就达42个,这在全国枣区十分罕见,加之近年间引进的多个品种,大荔已然成为中国的“红枣种质天然资源库”。大荔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枣乡”、“全国冬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大荔冬枣所到之处,食者无不赞誉。
据《大荔县旧志》载:“……所产之枣,个大、皮薄、核小、肉厚、富弹性、味脆甜、液汁多而出名。康熙年间及已成为皇室贡品。”《大荔商业志》记载:“……有以当地红枣为主料制成的著名小名吃‘枣馍糊',还有当地商民收购农副产品的顺口溜:‘五月杏,六月桃,七月金钱要抓牢;八月苹果九月枣,十月棉蒜安排好’,大荔红枣所到之处,食者无不赞誉。”
2015年,大荔县全县冬枣面积已达2万公顷、产量30 万吨、产值30亿元,枣农亩均收入2万元以上。
2018年以来,大荔县新增冬枣面积3.4万亩,大荔冬枣远销东南亚。
近年来,大荔县建成大荔安仁万亩有机冬枣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区、许庄周家千亩冬枣示范园区等一批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大棚冬枣示范园,建立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8个,4万群众参与冬枣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