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火腿历史悠久,民国时就有“冕宁火腿不亚宣威”之誉。1976年云、贵、川接壤地区猪种资源调查队认为“冕腿可与云腿媲美”。冕宁火腿是在冕宁特殊的地域和气候环境条件下,经过勤劳的冕宁人不断地探索和积累形成。
冕宁自明朝以来,内地汉人纷纷拓边到北,生产力不断发展,六畜兴旺,在交通极为闭塞的情况下,为了食肉方便,各民族随常交流生产,生活技能经验,因此腌制火腿的方法得以普遍推广,加之冕宁农村历来有杀“过年猪”的习惯,几乎杀过年猪的人家都要腌制火腿,形成了完整有序的加工腌制火腿方法,并在民间广为流传,故有冕宁火腿之称。
经过大约500多年的腌制历史,人们总结出了冕宁火腿特定生产方式。
2005年,冕宁火腿获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金奖。
2011年0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冕宁火腿”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8年,冕宁县将火腿纳入十大产业项目之一,结合火腿等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火腿产业达到20万头无抗优质生猪养殖基地落地。
2018年05月14日,冕宁火腿协会正式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