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草莓种植历史较早,据记载,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有西方传教士及旅居山东青岛的日本人带来了一些草莓种子在青岛一带栽培,旅居朝鲜的华侨也引入草莓种子在烟台、威海等地种植,因此,当地又称草莓为“高丽果”。
20世纪80年代中期,祝沟镇开始引种草莓,品种以“戈雷拉”、“明宝”、“幸香”、“丰香”、“女峰”、“MS—2”为主。并成立草莓专业合作社,组织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充分利用市场和土地资源,走发家致富之路。在长期草莓栽培实践中,探索尝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总结经验,栽培技术日臻完善,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
2000年,祝沟草莓申请注册了“祝峰”牌商标。草莓栽培模式发展到地膜加双层大棚,棚内蜜蜂传粉,全程推行规范化、标准化操作。连续举办了“祝沟草莓节”活动,在以鲜食草莓为主打产品的同时,又推出了农业观光和草莓盆景等旅游产品。游览基地,采摘草莓,购买纪念盆景等活动大大提高了草莓产业的综合效益。
2010年,祝沟草莓种植面积约3万亩,年产草莓6000万千克。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祝沟草莓”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近年来,当地政府持续推进草莓种植结构调整,优化草莓产业布局,积极倡导科学种植,栽培面积不断增加,在保持传统草莓优势的同时,种植户充分发挥草莓品牌效应,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鲜品种,草莓市场更加丰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