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70年代,大安市太山镇聚宝村农户就开始种植黄菇娘,因土壤气候条件适宜,生产的黄菇娘质量高、口感好而小有名气。但由于缺乏投入,仅限于一家一户的大地露天或地膜栽培,规模小、产量低、销路窄。
1995年,大棚种植快速发展,大棚种植黄菇娘开始兴起。
2011年,聚宝村村民成立了“太山黄菇娘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次性租赁土地105亩,集中连片种植黄菇娘日光大棚71栋,建设黄菇娘种植园区。
2017年,太山黄菇娘新建了以舍力镇民强村、叉干镇先锋村等为代表的棚膜经济园区20个。
2018年,太山黄菇娘种植合作社大棚总数达到1052栋,黄菇娘种植面积达到1800亩,实现产值950万元。有226个合作社参与黄菇娘生产,建设黄菇娘生产基地12个,流转土地达到0.8万亩。大安市“黄菇娘”种植面积达1.6万亩,产量900万公斤,实现产值1.03亿元,带动农户4800户。
2018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大安黄菇娘”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9年,大安新建了大岗子镇棚膜经济园区3个,大力发展大棚种植黄菇娘,每栋大棚年实现收益5000元以上。
近年来,大安市积极培育黄菇娘种植产业,通过政策引领、合作社示范、园区辐射带动、科技支撑、开辟市场营销,逐步形成了“园区(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基地+贫困户”和“互联网+合作社+农村电子商务”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大安市红岗子乡,始终大力发展黄菇娘产业,将其产销与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目前日光大棚总数发展到4000多栋,生产面积达到4000亩,日光大棚农户544户、2908栋,占地面积2212亩,总产量590万斤,销售价格在8元-20元每市斤,全乡黄菇娘平均年产值能达到3780万元,纯利润能达到2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