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5-01-16 05:40:54
平台原创
浏览 7

陆羽《茶经》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得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结论,告诉我们茶起源于远古。无独有偶,福建太姥山地区也流传一个相类似的神话传说:说尧时有一女子,居才山(今太姥山)种蓝,人们称其为“蓝姑”,见山下麻疹流行,便教人用茶治病救人,由此感动上苍,羽化成仙,后人尊其为“太姥娘娘”,并向她学习种茶。店下马栏山和白琳考古发现太姥山一带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活动,后人也考证出太姥娘娘其实就是神话了的母系氏族年代闽越地区部落联盟首领,或者说是当时古人类集群的代表性人物;1957年福建茶树良种普查时,就发现从太姥山区有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存在,而且传说中太姥娘娘修炼并得道升天的地方便有绿雪芽古茶树,福鼎大白茶、大毫茶也是从太姥山中移植出去的,这些都说明太姥山先民们完全有机会在太姥山区发现茶;太姥山区民间自古就有将晒干的茶芽(即“针茶”)收藏,用于治疗麻疹的验方,进一步说明茶最初是作为药用的。远古时代,以太姥娘娘为代表的太姥山先民同以炎帝神农为代表中原古人类一样,发现茶并用茶治病。后来,古人又惊喜地发现,茶“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令人有力,悦志”,于是茶这“南方之嘉木”、“草木之仙骨”除了作为药用外,还成为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的供奉品、帝王贵胄享受的奢侈品、方家术士修道的辅助品。

2009年,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曾经创建了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吕氏家族墓的发掘中,发现了距今一千多年前的茶叶。更让大家惊奇的是,这些千年以前的茶叶还是茶叶中少之又少的极品白茶。经考古工作者初步考证,这种白茶产自福建,业内人士则认为,这种白茶极品应该就是来自福鼎的“白毫银针”。再次印证“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 所言非虚。

太姥山所在的福鼎茶区在茶业发展历程中,也曾引进过绿茶、红茶、花茶等制茶工艺,并延续至今,而且还创制出被誉为闽红三大工夫之一的白琳工夫。但古白茶并没有因此在福鼎湮灭。那些隐身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太姥山原著民和僧侣们,由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仍执著地沿用晒干或阴干方式制茶自用,无意间将古白茶制茶工艺保存了下来,并默默延续了千百年。山民这种自制的土茶,俗称“畲泡茶”、“白茶婆”,至今仍有,我们在太姥山区的农村还可以喝到,山民们将这种茶泡在大茶缸里,味道相当清爽,而且久置不馊,类似寿眉。现在可以看到太姥山出白茶的最早记载是唐陆羽的《茶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太姥山的古白茶早在隋朝时就已被外人所知。《中国名茶志》综述部分根据其他线索,称“福鼎大白茶良种可上溯至唐咸丰年间”。

明朝时期,太姥山古白茶开始走出山门,并以“绿雪芽”的雅称很快在名茶丛中占据一席之地。明末清初时,太姥山茶(尤其是绿雪芽)的声名更盛,清初周亮工《闽小记》、郭柏苍《闽产录异》、吴振臣《闽游偶记》、邱古园《太姥山指掌》都有绿雪芽茶的记载,汪懋麟还诗赞:“贻我绿雪芽,重比南山贾”。另外,明谢肇淛《太姥山志》有太姥山人种茶的记载,清傅维祖《太姥山寺产印册》对太姥山寺院茶园进行登记,明陈仲溱看到有人在太姥山古道上卖茶,可见此时的太姥山茶不断广泛种植,而且开始出售;明林祖恕、林爱民和清王孙恭、谢金銮等游太姥山时,曾将太姥山山茶烹煮着喝,这也与白茶出水较慢的茶性相一致。可见,当时太姥山茶种植和精加工的历史不会晚于明朝,其上品就是被世人视为珍品的绿雪芽。清邱古园《太姥山指掌》记载,太姥山平岗,有十余家人种茶,“最上者太姥白,即《三山志》绿雪芽茶是也”;民国卓剑舟著《太姥山全志》时就已考证出:“绿雪芽,今呼白毫。香色俱绝,而犹以鸿雪洞产者为最。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售国外,价与金埒”。另外,太姥山一片瓦寺(鸿雪洞旁)的僧人至今仍沿用古法制作绿雪芽(现已由丹井茶室一阙姓居士打理),每年架梯到鸿雪洞顶采摘野生茶树的芽,凉晒成茶后待客,成品如白毫银针。古人所说的绿雪芽茶,就是今之白毫银针的前身,为太姥山古白茶之上品。

全部留言

0
啊欧,还没有留言哦~
多果发布
发现 分享 生活
2847 话题
1 留言
0 关注
0 粉丝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