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县始设于西汉,当地居民很早开始利用野生草莓,至今北部山区居民在春夏之交仍有采食野生草莓之习。20世纪初,英、法品种先后在中央农业试验场(建于公元1906年)、西郊二里沟尚义中学农园中栽培,逐渐扩散至郊区,果实以鲜食为主。
2001年前后,随着昌平区对设施农业投入的加大,昌平设施草莓进入迅速发展期,栽培面积保持在北京市草莓种植总面积的2/3以上。
2003年,昌平草莓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随后几年中不断推进草莓标准化生产,种植的草莓口感细腻,柔软多汁,甘酸宜人,芳香馥郁,深受首都市民喜爱,老百姓习惯称其为“昌平草莓”。昌平区政府拿出300万元作为扶持资金,奖励农户种植草莓。当年建设日光温室220栋,实现产量45万斤。
2006年昌平草莓种植区,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第四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特别是2008年3月,在西班牙成功争办了2012年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昌平区政府把大力发展“昌平草莓”写入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开启了昌平草莓产业的迅速发展期。
2007和2009年,昌平区成功承办了第一届和第四届“中国草莓文化节”,吉祥物“草莓娃娃”已成为“昌平草莓”的“形象代言人”。
自2008年产业发展开始,特别是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和两届北京农业嘉年华的成功举办,大幅提升了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品牌影响。昌平区草莓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主要分布在东部兴寿、崔村、小汤山、百善、南邵五个镇,占地面积3万亩,建成草莓日光温室1万余栋。
2012年又举办了世界草莓大会,辐射全国草莓产业,带动了全市2万名农民就业。会展后通过举办“北京农业嘉年华”,向市民提供农业创意体验、优质草莓采摘、农业技术展示等项目,打造成每年一届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盛会。
2017年,昌平区草莓总产量达到625万千克,栽培面积达到5200亩,实现总产值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