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坝草莓历史悠久。攀枝花建市较晚(1965年设立渡口市,1987年改名攀枝花市),据《攀枝花市志(1986—2005)》记载:“攀枝花第一草莓乡——仁和区中坝乡。
20世纪80年代初,由攀枝花市仁和区中坝乡中坝村孟古桥村民组村民黄兴帮、杨明礼等经人介绍引进草莓进行试种,已有30余年历史。
1986年开始,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积极开展草莓引种试验及品种筛选与栽培方式研究工作。中坝草莓经过30余年的培育,适宜品种有20余个,其中甜莎莉、红颜(巧克力)、章姬(奶油)草莓等品种进行露地规模化种植。
1993年,在区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中坝村“两委”召开“新模式草莓种植动员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干,动员群众改变旧观念,种植新草莓,走好脱贫致富路。
1994年,中坝草莓获得了“攀枝花草莓大王”称号。
2009年,中坝草莓获得了有机草莓认证,并注册了“人合中坝”商标。
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中坝草莓”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到2015年时,中坝村优质冬草莓种植户达到550余户,面积达到1200余亩,并有“黔莓”“章姬”“甜查理”等十余个品种,产量达到275万公斤,草莓产业总收入达5000万元。同时,还形成了800亩“草莓采摘示范园”,中坝村于2017年被评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2016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每年举办“草莓节”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和外来游客前来采摘草莓,近郊休闲旅游越来越红火,中坝草莓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2020年,中坝村的年轻党员带头,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平台,叫响“中坝草莓”品牌,让各种特色草莓和深加工后的草莓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畅销到全国各地。
“一颗红草莓,映红中坝村”,目前中坝村群众的生活水平、精神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草莓产业不断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