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大黄蚬是东港地区传统的海产项目,过去因加工方式粗放,制作工艺、包装简陋等原因,一度降低了大黄蚬子的“身价”。丹东的加工企业顺应市场变化,向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市面上各类真空包装、罐装、烘干即食的独立小包装等精深加工大黄蚬产品受到本地和外地食客的欢迎。
2011年0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东港大黄蚬”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3年,东港市申报省级贝类出口示范区,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逐年增加,其中加工企业从2家龙头企业发展到12家龙头企业。有7个单位通过无公害产地贝类养殖产地、产品认证,有4个加工企业通过了HACCP认证。
2014年07月,农业部决定在全国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1500多个,涵盖种植、畜牧、渔业3大行业和蔬菜、果品、茶叶等22个类别筛选出6个产品进行首批示范样板创建,“东港大黄蚬”作为全国唯一的水产品跻身首批示范样板之列。
2015年11月24至25日,经过农业部专家组现场考核评审,“东港大黄蚬子”示范样板创建各项指标均达到考核要求,同意通过验收,并给予96.5分的高分,成为全国创建的首批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试点之一,并被农业部推荐为:中国/欧盟成员国原产地保护互认产品。
2015年,东港贝类年产量达25余万吨,占全市水产品产量的58.2%,东港大黄蚬又是东港市贝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年产量达1.5万吨。有东港大黄蚬养殖、加工和销售单位70余个,有20余个养殖单位,共有养殖管护专用船100余艘,单船功率都在80千瓦以上。重点贝类加工企业20余家,还有30余家规模较大的贝类经销企业。
2017年,东港大黄蚬地域保护面积7.066万公顷,年产量7万吨左右。
2020年,东港大黄蚬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