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酥梨也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梨品甚多,俱为上品,可以治病。”并明确指出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醉酒。”现代中医临床经验认为“梨生食清六腑之热,熟食滋五脏之阴。”被历代中医称之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
砀山是历史古邑,砀山酥梨亦有2500年的栽培史。明万历修编的《徐州府志》已有“砀山产梨”的记载。可见四百年前砀山酥梨已形成规模。明清时期,砀山酥梨渐规模,明万历、清乾隆时安徽砀山梨被列为贡品。砀山酥梨大面积的发展在解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水果面积猛增,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7%。其中酥梨面积50万亩,连片面积之大堪称世界之最。
2003年04月1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砀山酥梨”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10年,砀山县建成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40万亩,产量8亿公斤,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3万亩,产量约0.75亿公斤。
2014年,砀山县拥有市级以上酥梨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年设计加工能力达120万吨,加工酥梨60万吨,营销收入超45亿元,加工产值超35亿元;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出口创汇逾8000万美元。梨花旅游节、酥梨采摘节两大节庆活动共接待游客7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7亿元。
近年来,砀山县以新“三品一标”(三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一标:标准化生产)建设为抓手,砀山酥梨等特色水果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协调发展,为推动现代化的砀山酥梨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发挥了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乡村产业兴旺注入了强劲活力。截至目前,该县建成砀山酥梨地理标志产品 25 万亩,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 8000 多万美元。砀山县通过网红直播、短视频话题营销、开通“砀山酥梨高铁专列”“我是县长(镇长)我代言”网络直播推介活动、举办梨花节和采梨节等,砀山酥梨曝光率大幅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