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牦牛: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12 11:40:54
平台原创
浏览 3

青海省传统的牦牛业处在一种靠天养畜的自由放牧状态,至使牦牛产业处于低下水平。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始建于1952年,形成由大通牦牛繁育中心、冷配群、核心群、育成群和推广示范区构成的大通牦牛繁育推广体系。年产犊牛0.6万余头,每年向省内外提供2000余头大通牦牛种公牛,生产优良牦牛细管冻精5万支。

在20余年的科研工作中,该场利用野牦牛作为育种父本,经过驯化野牦牛,生产具有强杂交优势含1/2野牦牛基因的杂种牛,通过组建育种核心群、适度近交、进行闭锁繁育、强度选择与淘汰,培育出产肉性能、繁殖性能、抗逆性能远高于家牦牛的体型外貌、毛色高度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的牦牛新品种,于2004年12月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大通牦牛”。

2005年3月8日,农业部颁发了《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大通牦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品种,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牦牛育种史上的空白。自2005年始,大通牦牛累计向青海省推广大通牦牛种公牛1.95万头,其后裔在推广区已达130万头以上,十一年来给牦牛产区带来经济效益7.8亿元,平均每年7千万元。大通牦牛已覆盖全省39个县,并辐射到新疆、西藏、内蒙古、四川、甘肃等全国各大牦牛产区。

2011年以来大通牦牛被确定为中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的主导品种。

2017年,在青海高原牦牛和大通牦牛的基础上,环湖牦牛和雪多牦牛也通过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被确定为遗传资源,牦牛品种结构进一步调优。

近年来,青海省把牦牛产业作为农牧业的第一产业统筹推进、作为“青字号”的第一品牌竭力培育,高起点、全方位将牦牛打造为“青字号”第一品牌,先后实施了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牦牛集群、牦牛产业园建设、牦牛全产业链重点链等一批涉及牦牛产业的重大项目,青海牦牛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编辑于 2025-02-09 21:21:20

全部留言

0
啊欧,还没有留言哦~
多果发布
发现 分享 生活
2847 话题
1 留言
0 关注
0 粉丝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