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湾西瓜以其独特的口感、卓越的品质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金昌乃至甘肃的一张亮丽名片。
据史书记载,双湾地区的西瓜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地的农民充分利用黄河灌溉之便和沙质土壤的独特优势,开始了对西瓜品种的选育与种植。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改良,双湾西瓜逐渐形成了皮薄肉厚、汁多味甜、糖分适中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汉书》地理志记载:“敦煌,古瓜州地,有美瓜”。两晋《广志》曰:“瓜之所出,以辽东、卢江敦煌之种为美”,又曰:“瓜州大瓜,大如斛,出凉州”。该地有“西瓜泡馍”的吃法和“早上纳榛榛,后响榛榛纳,改了又改变,还是西瓜拌炒面”的说法。据老年人回忆,解放前双湾镇种瓜很少,只有少数富户人家零星种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双湾镇种瓜面积仍很有限,且产量低,以自食为主,有名的品种有花皮、绿皮、红籽瓜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双湾镇西瓜种植面积不到200亩,每个生产队种植3至5亩,栽培品种主要是“反修”1号、2号,较老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和中秋佳节,社员每人可分得几斤西瓜,品尝新鲜。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双湾西瓜因其品质优良,在西北五省区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瓜州赛瓜节”上崭露头角,荣获金奖,从而声名鹊起,远播四方。这一荣誉不仅肯定了双湾西瓜的优异品质,更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双湾西瓜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当地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每到夏季丰收时节,瓜农们忙碌的身影映衬着满地绿蔓间的金色果实,形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同时,当地还结合西瓜产业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西瓜文化节等,以瓜为媒,展示了双湾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双湾西瓜在品种培育、种植技术、品牌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瓜农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使双湾西瓜在保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如今,双湾西瓜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农产品,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记忆、民族精神和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每一颗圆润饱满、甜美多汁的双湾西瓜背后,都蕴含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世代农人的辛勤付出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更滋养了一方水土,塑造了一个地区的精神风貌,书写了一部独具魅力的农耕文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