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乐红提,如同一把开启历史长河的钥匙,承载着边疆民族的智慧与汗水,书写着一段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故事。
葡萄的栽培历史,在世界上已有5000多年,在我国有史可查的超过2000年。据新疆尼雅遗址考古发现及有关文献,我国葡萄栽培起始于新疆,栽培历史已有2300-2500年。在《汉书·西域传》、《魏书·焉耆》、《晋书》等书中都有记载。在和田民丰尼雅(汉代精绝国)遗址中,有古代葡萄圆遗址;在1959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发现了东晋(317~420年)的葡萄干果穗及葡萄壁画等,证实距今1500-1600年前吐鲁番就有葡萄栽植,可见新疆葡萄种植业在古代已相当发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天山北麓的博尔塔拉河谷和艾比湖盆地,是鲜食葡萄种植的优质气候区。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这是一支有着革命传统和光荣历史的部队。1963年农五师师部由哈密搬至博乐,建立了亦劳亦武的边境地带。20世纪90年代以前,农五师农业生产在一直以种植小麦、油葵、棉花为主,其中棉花是垦区的支柱产业,林果业发展十分缓慢,葡萄在当地也仅限于老百姓自家庭院零星种植,属典型的自产自销生产方式。1999年,农五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考察确定发展优质、大粒、耐储运的红提葡萄。2000年试种8000亩,取得成功后,2001年开始在上述5个团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并实行“公司+基地+果农”的产业化模式。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和改良,博乐红提以其果型美观、色泽艳丽、肉质紧实、口感醇甜的特质脱颖而出,成为了新疆乃至全国颇具竞争力的特色水果品牌。
博乐红提的种植与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繁荣,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新疆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内涵。每年的红提丰收季节,博乐市都会举办盛大的红提节庆活动,其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各族人民齐聚一堂,共庆丰收的喜悦,彰显了新疆地区团结和谐、包容共进的精神风貌。这种节庆活动,一方面传承了新疆农业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展示新疆地方特色、推广绿色生态理念的重要窗口。
除此之外,博乐红提亦是当地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范例。随着红提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红提园、采摘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体验采摘乐趣,感受新疆独特的田园风光,进一步推动了博乐市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博乐红提不仅是一种大自然的恩赐,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每一颗饱满红润的博乐红提,都在讲述着新疆人民勤劳智慧的故事,传递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绿色生态理念的坚守,见证着这片西域大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绿色农业转型升级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