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坝生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5-01-13 22:40:54
平台原创
浏览 4

西坝生姜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调料,更是中医典籍中的重要药材,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故事,见证了中国农业文明和药食同源理念的深刻传承。

西坝生姜在历史上是久负盛名的贡姜,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正统年间,约公元1436年至1449年,因其独特的鲜嫩、香脆、无筋质地,被朝廷列为皇家贡品,进献宫廷,彰显其超凡品质。直至清代,西坝生姜仍保持着其尊贵的地位,深受皇室喜爱,这在诸多古代文献中都有详实记载。西坝生姜的种植技艺和产品声誉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因其特殊的地理水土,形如美女的纤纤玉手,又称“西坝仙女姜”。

在当时的条件下,以鲜、嫩、香、脆为特色的“西坝仙女姜”是如何运往京城,而又能保持其特色的呢?据测算,从西坝到京城用马车运姜,多则两月,少则一月有余;如水陆并用也在20天以上,这还不包括在路上的意外,嘉州府为了上运贡品,官吏和百姓们在上面动了不少脑筋。据史料载曰:“土埋之、草盖之、水浇之,水陆并行,至京不腐。”精彩地道明了当时上贡生姜的图景。农历的五月时节,在西坝老木孔、棋盘山等地,被官府指定的地块里,农民就开始艰辛地劳作。他们把生姜起出,连苗带姜带泥一并放在一个大竹筐里,四人一抬装到船上,在上面盖上草以遮挡阳光。一般情况下,要装3—4船,然后起航开运。沿岷江而下,经长江到达京城。据说船里生姜的重量还会有所增加。这是因为生姜仍在原来的土壤中自然生长,运输途中船工用江水浇之,所以下行至京城仍能保证生姜的“鲜、嫩、香、脆”。来年,姜农会在这些地方的农田上重新覆上熟土,一般选森林中的腐质土为佳,来年再种(一方面保证了生姜所需的有机肥量,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水土环境,生产出来的自然是我们现在说的有机食品了)。这样的换土轮作的操作规范,在客观上避免了姜瘟的出现和蔓延,生姜的品质也有了保证。明、清编纂的《嘉定府志》方舆志篇蔬之属就注明物产姜(薑),表明生姜种植在乐山市历史悠久。1992年5月14日,《乐山市志》和《五通桥区志》正式明确冠以西坝生姜之名,属于乐山特产。

西坝生姜之所以独树一帜,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密不可分。五通桥区地处岷江河畔,土壤富含矿物质,气候湿润温暖,日照充足,雨水丰沛,这样的自然环境为生姜的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温床。由于这种特有的地理水土优势,西坝生姜形状美观,犹如美女的纤纤玉手,因此得名“仙女姜”。

西坝生姜不仅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极高的实用价值。作为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生姜在中医里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呕吐腹泻等多种病症,而西坝生姜因其特殊的药效和品质,备受推崇。同时,其在烹饪艺术中的运用也十分广泛,无论是炖汤、炒菜还是制作酱料,都能赋予菜肴独特的风味。

今天,西坝生姜已经从古老的皇家贡品转变为大众消费的优质农产品,并成功获得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大大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当地政府部门和农户积极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优化种植结构,实现生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同时注重生姜文化的挖掘和传播,举办生姜文化节等活动,让西坝生姜的历史故事和优良品质传遍四方。

全部留言

0
啊欧,还没有留言哦~
多果发布
发现 分享 生活
2847 话题
1 留言
0 关注
0 粉丝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