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清大米: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5-01-13 20:40:54
平台原创
浏览 1

宝清县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具有100多年的历史。据《宝清县志》记载,早在1880年宝清县大和镇一带由俄国境内移入一批朝鲜人,在当地建立村庄,开田种稻。附近的小佳河地主苑福堂看到朝鲜农民种稻有利可图,乃从俄境招雇8户朝鲜人开发水田。民国7年(1918年)在徐马架子村北宝石河沿岸有朝鲜族30户播水田300亩。民国18年(1929年)朝鲜族20余户在小清河畔引进水稻400余亩。以后逐步发展到七星泡、七星河、青山等地。朝鲜族农民引进水稻种植、传播推广,由此揭开了宝清县种植水稻的历史篇章。 朝鲜移民具有善于耕种水田的传统,移入宝清后,他们凭借在半岛的水田农作经验,克服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缺乏水利设施等各种困难,大胆地在一些稍具水利条件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汉族农民放弃的草甸地、苇塘地和涝洼地上开发出片片稻田。

据衣保中《朝鲜移民与近代东北地区的水田技术》记载,朝鲜移民进入宝清之初,使用的稻种都是从家乡带来的。清宣统元年(1909)刻印的《岫岩州乡土志》中记载:“稻,大米。谷分粳、糯二种。糯米性粘,味甘;粳米味甘,性平。岫属所种粳曰水粳,种自朝鲜来”。但是,这种来自朝鲜半岛的稻种,在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东北北部地区却很难生长,在试种他们自带的水稻品种时,大多没有成功。有的稻种虽然生长起来,但产量很低。后来,有一位来自朝鲜南部名叫申友景的移民,弄到了日本北海道的“赤毛”稻种,经过几年的试种,终于培育出适应黑龙江自然条件的耐寒性强、早熟、产量较高的新品种,使水稻种植在宝清地区逐渐推广。1889年前后,宝清县青山乡一带也出现了水田。1897年又有朝鲜农民迁入宝清县七星泡镇金沙河一带垦地种稻,稻种有红毛、白毛两种,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400余亩。 东北沦陷后,1930年后日本帝国主义成立“开拓团”,有计划地通过满蒙开拓团向东北大量移民,并制定《满州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这些来自韩国、日本的移民,在宝清开始广泛种植水稻,当时全县水稻面积达到14000余亩。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疏浚河道,兴建拦河坝,修复日伪时期的水利工程,全县的水田面积不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由1949年2.72万亩发展到1960年的5.94万亩。1965年前,宝清县种植水稻以漫撒籽、点播为主,田间除草都是人工开展。1965年以后,陆续推广水稻育苗技术,实施插秧栽培,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结合,当时除草是发展水稻的制约因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种植水田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由于科学种田水平提高了,有了优良种子,药剂灭草解决了草荒,使广大农民尝到了种植水田的甜头,1984年播种面积4.44万亩,1985年猛增到7.53万亩,全县开展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陆续推广大中棚盘式育苗技术和机械插秧技术,大力推广化学除草和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的单产由原来的250公斤左右提高到400多公斤。

目前,宝清县水稻面积发展到60万亩,产量实现平均每公顷18000斤左右。全县使用优良水稻品种逐年更新,种植水稻品种有龙粳29、龙粳31、龙粳41、龙粳45、垦稻12、垦稻18等优质品种。全县水稻生产实现了良种化,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100%。种植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从水稻育苗实现工厂智能化管理,插秧、收获实现了机械化,除草、施肥防病实现了科学定量化。水稻生产发展成为宝清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宝清县水稻种植技术在全省有领先地位,已经成为全省优质水稻重点产区。

全部留言

0
啊欧,还没有留言哦~
多果发布
发现 分享 生活
2847 话题
1 留言
0 关注
0 粉丝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