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杨梅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慈溪一代就有野生杨梅存在,人工栽培也有1300余年。其主要品种荸荠种杨梅是从实生树的优良变异种选育出来的,因其果实成熟时呈紫黑色又光亮,酷似老熟荸荠颜色,故名。1986年,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在河姆渡遗址考古时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野生杨梅存在。这样,慈溪一带的杨梅生长历史,还可以追溯到7000年以前。从史书所载情况看,慈溪杨梅栽培起源较早,初以东部为盛,品质亦因代而异。
史书记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浙东设鄞、贸、句章三个县,慈溪一带当时属句章县。隋朝时,三县全拼称句章。《句章土物志》载:“杨梅……出白沙、杜湖、云湖诸山,有紫红白三种,而黑色最佳”(按:上述3地均属慈溪,其中云湖后来划归宁波市江北区)。
汉武帝时的名士东方朔《林邑记》中这样记载道:“林邑山杨梅,其大如杯碗,青时极酸,既红,味如崖蜜,以酿酒,号梅香酎,非贵人重客不得饮之。”
晋代稽含在《南方草木状》中细致地描述了杨梅的形态和习性:“杨梅其子发弹丸,正赤,五月中熟,熟时似梅,其味酸甜”,大抵可以找到与余姚慈溪两地杨梅一脉相承的铁证。
北宋苏东坡在吃了吴越杨梅后说:“闽广荔枝,何物可对者,可对者西凉葡萄,我以为未若吴越杨梅”,认为吴越的杨梅可以与闽广荔枝和西凉葡萄平分秋色,这是对吴越杨梅很高的赞誉。
清代雍正年间出版的《浙江通志》中载有“慈溪产之荸荠种,果形大,刺尖密,色赤,核微扁,味极甜美,为我国赤色之优良品种。”该品种食果早,产量高,品质佳,不易落果,耐储运,寿命长,为鲜果与加工兼用良种,居浙江省四大杨梅优良品种之首。
1996年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
2017年,慈溪市杨梅栽培面积8.2万亩,杨梅产量3.2万吨。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经过长期的栽培,如今,荸荠种杨梅已发展成全国著名良种,在浙江省历次杨梅鲜果品评中,荸荠种杨梅均名列前茅,宁波罐头厂用慈溪荸荠种杨梅为原料制成的糖水杨梅罐头,曾获得国家银质奖。荸荠种杨梅不但品质优良,且产量较高,单株产量最高可达300余公斤。其经济结果寿命在70年以上,百年以上的老树也不罕见,被山区人们誉为“摇钱树”。
近年来,慈溪梅农纷纷“触网”转型,积极探索网红直播、社区销售、微商直销、网上农博等模式,将杨梅打造成了夏季限定的“爆款单品”。慈溪杨梅产业电商寄运单每年递增10万单以上,当地杨梅品牌价值超12亿元。目前,慈溪杨梅种植总面积达8.4万亩,比去年增加1000亩,慈溪杨梅的成熟期比去年略推迟,采收旺季在6月中旬,预计总产量超4万吨,品质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