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石斛已有1700年悠久历史,公元三世纪出版的《名医别录》即有霍山石斛的记载:“石斛生于六安山谷水旁石上”,此后历代本草均沿用上说。“霍山石斛”一名,最早的记载出于200年以前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书中载:“霍石斛,出江南霍山,形较钗斛细小,色黄,而形曲不直,有成毬者。彼土人以代茶茗,云极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气力,或取熬膏饷客,初未有行之者,近年江南北盛行之,有不给。”又有清代赵学楷的《百草镜》载:“石斛,近时有一种形短只寸许,细如灯芯,色青黄,嚼之味甘,微有滑涎,系出六安州及颍州府霍山县,名霍山石斛,最佳。”由此可见霍山石斛与霍山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
霍山石斛历史上一直贵为皇室专用,皇帝们为了长生不老而用霍山石斛炼制长生丹。也成为新贵们争先到原产地抢购的养生保健佳品。产于安徽省霍山县的霍山石斛是石斛中的极品,但是霍山石斛生长环境苛刻,产量稀少,市面上只有少数像福临门铁皮石斛这样的老品牌能买到真正的霍山石斛。霍山石斛历史上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救命仙草”现代人尊称为“中华仙草之最”“健康软黄金”,用霍山石斛加工的饮品——枫斗,被称为“枫斗之王”。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霍山石斛得到了发掘和保护。国家组织中药材专家深入药材区,会同药农共同研究、反复实验,于1983年,野生变家种获得成功。后经多次制作过程的对比和修改论证,使霍山石斛制作工艺日臻完善,色、质、形进一步提高,形成了独特的“黏齿、味甘、微咸、形缩”特有品质风格。
2010年11月,“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由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同年12月,霍山县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石斛之乡”称号,这是全国唯一的称号。
近年来,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随着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和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安徽省霍山石斛作为传统中材已成为广大消费者重视关注并愿意投入资金购买的对象之一。霍山县内外对石斛产业的投资不断增多,至今已有10多家县外企业来该县投资,发展霍山石斛。在市场拉动和政府的推动下,全县石斛基地的发展速度较快,但目前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大量投资者投入发展石斛产业。县内企业近几年规模不断扩大,种源基地和生产基地快速发展,并与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石斛产品开发研究和建立霍山石斛组培室,随着公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产品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