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竹笋,以其独特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深远的文化内涵,不仅在当地百姓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
乐安竹笋的历史可追溯至遥远的古代,这里的山民与竹林相伴,竹笋采集与利用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定居于此的历史同步。古人颂竹咏笋,竹笋不仅作为食物来源,更作为一种寓意深刻的象征物,出现在诗词歌赋和民间故事中,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
乐安竹笋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招携、金竹、南村、谷岗等东南部山区,这里的湿润红壤和黄壤林地为竹笋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千百年来,乐安人民凭借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竹笋采集和栽培技术,精心呵护着这片竹林,使得乐安竹笋得以保有其鲜嫩爽口、清香自然的特色,成为餐桌上的美食佳肴。
宋高宗时期,乐安流坑第八世孙董德元在53岁时高中恩科状元,后官至参知政事,深得宋高宗赏识。在京城为官期间,虽有美味佳肴,但董德元仍酷爱吃家乡的竹笋,经常吩咐家人从家乡捎来竹笋,并将竹笋敬献给宋高宗和宰相秦桧等朝中大臣品尝,深受大臣们喜爱。明代,《徐霞客游记》里有记载:登仙桥村“瀹菌煨笋而餐之”,“适有土人取笋归古鼎”,“辄以村醪,山笋为供”等。从此,乐安竹笋声名远播。2016年,乐安竹笋被农业部列入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谈判目录。
每年春天,乐安都会举办竹笋文化节,这项活动不仅是对新一年竹笋丰收的庆祝,更是对竹笋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竹笋民俗文化馆的设立,更是集中展示了乐安竹笋从传统加工工艺到发展历程,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态文化、民俗风情和匠心独运的美食艺术。竹笋加工与烹饪技艺已深深嵌入乐安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竹笋文化,比如竹笋宴、竹筒饭等特色菜式,都成为了乐安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安竹笋的品牌价值与影响力不断提升,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广受欢迎,还走出国门,远销欧美等地,极大地提升了乐安地区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竹笋产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一条围绕竹笋展开的产业链悄然成型,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