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西邵乡大部为黄河故道,旧时沙丘连绵,果园成片,农村多种植杏树,其历史悠久,品种亦多。西邵乡种植红杏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全乡存活百年以上的古杏树就有300棵,最早的已达500多年。《南乐县志》记载:西邵红杏个大、皮薄、肉厚、核小,曾为朝廷贡品。
据传西邵乡种植杏树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当时黄河从南乐地域穿过,仲春,居北岸南观,河偃风清,青麦遍野,杏花涌雪,美不胜收。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时代,天下太平,社稷稳固,这位承袭了祖宗江山的质朴皇帝,不爱宫中锦衣玉食、绫罗绸缎,常衣着朴素,轻车简从离开宫殿,来到民间,寻深探幽,遍掠美味,与民同乐。麦收时节,南乐西邵的大红、二红杏已是垂梢坠枝,红霞荡动,香飘百里。这位馋嘴皇帝随即驾临西邵,亲摘红杏品尝,果肉入口果然汁厚味丰,香糯如蜜,沁人心脾,不觉喜从心来,吟道:“平生尝遍四海肴,西邵红杏胜仙桃”。天子随口吟,后代万古传,自此,西邵红杏就有了文化韵味。
西邵乡存活百年以上的古杏树众多,树龄最长的当数三百余岁二红老杏树,仍花开满枝,年产量2200余斤。红杏成熟时,人们来这里摘杏儿,亲手触摸一下此树,或抱着树干跟这颗“杏爷爷”合个影,据说能带来好运。这棵杏树在清康熙年间时已开始开花结果,还奉行着济世救人的善举。
2011年,南乐县适宜红杏种植面积2.5万亩(黄河故道沙壤风沙区域),年产量9000吨。
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西邵红杏”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目前,西邵红杏的年生产量维持在1.2万吨以上,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西邵乡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开发了杏酱、杏酒,杏脯、杏干等产品也正在试产中。红杏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让当地果农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