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宫枇杷产地位于四川仁寿二峨山南麓 ,此区域土壤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种植枇杷,据民国版《仁寿县志》记栽,果树有25种,其中就有枇杷、梨、樱桃、桃、李、杏、柑、橘、柚等,种植历史已有100余年。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四川省科研院所专家指导下,对文宫枇杷进行规模商品开发,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广国内最优良的大五星、美张77—1,大元种、解放种、美二五等优良品种,其生长快、投产早、单株产量高、果实硕大、风味独特,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现种植已辐射20个乡镇,195 个村,面积达13333公顷,主要是大五星为主的优良品种。
1989年,因“川中果树项目”,以吴汉珠为首的四川省农科院专家来到文宫的荒山野岭上。专家们在经过认真的水土勘测后下了“诊断书”:文宫属于侏罗纪页岩,亚热带季风气候,极适合枇杷生长。专家们在飞跃村种下第一株大五星枇杷苗。次年,当文宫良种枇杷一面世,从未想到过的高价立即引起了轰动,当年共有160户农民种植,面积达到800亩,枇杷种植年收入达到400万元。
2002年,仁寿县仁寿开展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在文宫镇规划了10个种植枇杷的专业村,农民的所有农田土地都用于种植优质枇杷;同时还规划了13个副业村,农民除保留田地种植粮食外,其余的山地全部用于种植枇杷。在这一过程中,仁寿质量技监局制定了文宫枇杷系列地方标准,将枇杷的育苗、栽种、施肥、用药、采摘、分类、包装、运输都作了统一、科学、规范的规定,确保了文宫枇杷的绿色无公害、果型均匀、果质优良。
2013年,文宫枇杷已发展辐射以文宫、鳌陵、大化等多个乡镇为核心区的优质枇杷基地20万亩,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12.3万亩,全县年产枇杷近10万吨,产值超过6亿元。仅文宫一镇枇杷种植面积就已发展到3.8万亩,年产枇杷近2000万公斤。
2017年,仁寿枇杷种植面积21万亩,产量7万吨,产值7亿元,枇杷种植户6万多户,种植枇杷使人均增收2000—3000元。
目前文宫枇杷已经发展成为四川最大的枇杷生产示范基地,集旅游、休闲、农业科技示范于一体。今日文宫,车水马龙,熙来攘往,枇杷盛会空前。 从2001年至今,文宫枇杷节已连续举办了九届。以节为媒,文宫枇杷从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