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石榴: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5-01-14 06:40:54
平台原创
浏览 38

石榴,汉唐文献多称为“安石榴”,别名丹若、沃丹、冉若、金罂、金庞、天浆、若榴、涂林等,原产伊朗和阿富汗等中亚地区。

石榴的最早记载见西晋时代陆机的《与弟云书>和张华的《博物志》,均云由张骞引自西域。西晋的陆机《与弟云书》云:“张骞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张华的《博物志>云:“汉张骞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涂林是梵语石榴DAYIVA的音译)。”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38年,这就说明,石榴是在两千年前的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国。所以古人曾有“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唐代元稹),“乘梯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汗苑栽。”的诗句。梁元帝《咏石榴》诗中的“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正确地反映了这一史实。石榴引种初期,石榴主要栽于京城长安附近御花园的“上林苑”和骊山的温泉宫(今华清池)内,是供皇子后妃观赏的。这就是最早的临潼石榴。

关于临潼石榴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女娲氏炼石补天时,将一块红色的宝石失落在骊山脚下。有一年,安石国王子打猎,在山林里看到一只快要冻死的金翅鸟,急忙把它抱回宫中,又是喂食,又是治病。金翅鸟得救后,为了报答王子的救命之恩,不远万里,将骊山脚下的那块红宝石衔到安石国的御花园,不久就长出一棵花红叶茂的奇树,安石国王便给它赐名“安石榴”。

新中国成立后,临潼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石榴的发展。据1959年10月9日的《西安日报》报道:“驰名中外的临潼石榴,解放几年来年年丰收,今年又获大丰收,年产80多万斤,比上年的39万斤超产一倍多。商业职工把收购点搬到地头,就地收购、包装、调运,已给本市及长安等县供应鲜石榴21万斤,北京、天津人民现在也吃到了临潼出产的石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临潼石榴又获得新的生机,“七五”计划期间已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石榴生产基地。

早在1985年,临潼区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把石榴生产作为振兴临潼的突破口,并列入“七五”计划。以后的几年间,通过临潼区政府、农林局、区科技局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至1990年,面积由1986年的5000亩发展到2.1万亩,产量由50万公斤提高到500万公斤,五年内,部、市、区和街办给基础投资建设资金30万元。“八五”期间延伸到韩峪、斜口、代王等六个乡镇街办,形成东西长20千米,南北宽10千米的石榴林带。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达5000万元。

2017年,临潼区石榴栽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鲜果8万吨。建成高标准优质石榴示范园15个,制定了临潼石榴生产的地方标准。拥有石榴酒、石榴饮品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鲜果2万吨。从事石榴生产销售的企业、专业合作社30余家,石榴产业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培育了丹若尔、秦俑、红石榴等加工品,百福瑞、林彤、临绿、临研等鲜果省市级知名品牌15个。

近年来,临潼区加快石榴产业发展,坚持以品牌建设为突破,以标准化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石榴政策性保险为保障,以三产融合发展为抓手,推进石榴产业转型升级。做强一产,实施临潼石榴基地东进南扩,不断扩大种植规模,进行老园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壮大石榴产业;做优二产,进行石榴加工产品的深度开发,提高价值空间;做活三产,创新石榴+旅游等产业发展模式,拓展农业功能。

全部留言

0
啊欧,还没有留言哦~
多果发布
发现 分享 生活
2847 话题
1 留言
0 关注
0 粉丝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