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乌鸡: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5-01-13 10:40:54
平台原创
浏览 4

泰和乌鸡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久远。古时,泰和县隶属豫章郡,据《豫章书》(前206年-公元194年)载:“凡伤寒头痛发热……若虚极寒极之症,加姜盐和武山鸡煎汤服之即愈”。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对乌鸡药用有所记载。唐代(公元618-907年)陈藏器著《本草拾遗》和唐代名医孟诜所著《食疗草本》记载的泰和乌鸡,距今有1300多年。而在一九七二年长沙马王堆汉古墓出土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也见记载有泰和乌鸡,距今则长达2200多年。泰和县武山汪陂涂村的养鸡世家《涂氏族谱》中记载:他们的始祖从唐高宗甲寅年间(公元654-683年)就迁居于此地,谱述:“武山北岩麓下,松林杂植,森罗左右,溪水汪汪,长年不竭,因名汪溪。地产红冠、绿耳、白毛乌骨鸡,乡人称为羊毛鸡,性最益补,巨家显宦多购求之”。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公元1518-1593年)中写道:“泰和老鸡甘平热无毒……产于江西泰和……俗传老鸡能治小儿痘疮,家家畜之……”。清代《泰和县志卷四十七》-《杂记》载:“泰和地产嘉禾,旧志曰和气所生也,故名太和,邑有酒名泰和酒,有鸡名泰和鸡……总之,旧志所称者近也。(唐志物产书公元618-907年)”。在这段县志的文字中,记载了“泰和鸡”,而且特别注明,引自“唐志物产书”,清楚地说明在所修的唐代泰和县志中(即上述清修县志中的旧志)记述了“泰和鸡”一事,既然在当时的县志中有记载,说明“泰和鸡”当时就已饲养,而且很有声誉。同时,与《涂氏族谱》的记述从朝代上和声誉上皆能相符。

关于泰和乌鸡,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仙人吕洞宾在虎鼻峰(今江西省泰和县武山二指峰)炼丹,丹液炼成那天,吕洞宾宴请七仙庆贺,并向王母娘娘借来琼浆玉液,正当众仙开怀畅饮时,一对野鸡从林中飞向炼丹池,喝了丹泉,顿成白凤仙子。吕洞宾很不高兴,诉之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听后,微微一笑,说:“这是天机,该让它下凡了。”说完,菩萨用手指朝虎鼻峰方向一点,白凤仙子便降于人间,变成了乌鸡。今日在武山二指峰仍然可见传说中的炼丹旧址,在那里有一个泉水窝,名曰“炼丹池”。池深八九寸,直径不上两尺,泉水清澈甘冽。稀奇的是,池内终年不溢,再多人喝,池也不涸。历史记载和美丽神话,给江西泰和县赢来了“中国泰和乌鸡之乡”的美称。

1915年,泰和乌鸡曾作为我国珍贵禽类产品送往“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展出,它那美丽高贵的神态,洁白发亮的丝毛,蓝宝石般的耳朵,像鹰一样硕大的头冠,还有那双深邃的眼睛,博得了观展者的喜爱,冠之以美神,展后被命名为“世界观赏鸡”,一时蜚声世界,誉满全球。日本血流研究会监理落合慧衣子在《药鸡.乌骨鸡》一书中也写到:“关于乌鸡原产地的说法很多,但我们曾经提到过的扬子江南岸即现在江西省泰和县武山地方是原产地的说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所以在中国对乌鸡的称谓中至今仍保留着泰和乌鸡和武山鸡的说法。”可见从历史和中外学者的研究记载来看,江西泰和县为乌鸡的原产地,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同。

全部留言

0
啊欧,还没有留言哦~
多果发布
发现 分享 生活
2847 话题
1 留言
0 关注
0 粉丝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