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地区种植橘、橙历史悠久。
据《梅氏族谱》记载,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25—55年)梅义贞由吴门(今江苏苏州市)徙居莲湖拓基建村,并开始种植橘、橙。
考西晋张华(232—300年)所著《博物志》记载“橘柚类甚多,柑、橙、枳皆是,豫章郡出其真者”。按晋代行政地理区划,豫章郡辖16县,地域范围相当于今南昌,新建、永修、进贤等县。这些县中除新淦、清江(赣江故道,今袁河以东部分晋代亦属新淦)之外尚未见种植柑橘、橙的记载,由此可见三湖红桔栽培的起始年代,可追溯到西晋时期,至少有1700余年的历史。
三湖红桔在宋朝已列为贡品进贡朝廷,南宋诗人范成大就写过《清江道中桔园甚夥》一诗,诗中有句云:“芳林不断清江曲,倒影入江江水绿”,此诗所描述的是三湖一带桔林的繁茂景象。另据清道光版《新干县志》记载,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三湖民间即有"松毛绿豆藏桔,可以久留"的柑桔储藏保鲜经验。由此可知,当时三湖一带柑桔生产十分兴盛,栽培面积和产量相当可观。
《新干县志》记载:明朝陈日贞有诗赞:花吐园林别有香,维橙维橘蔼春芳。直待秋来成果实,厥包赐贡献皇王。另明朝翼雷诗:春来到处发奇花,橙橘逢时吐翠华,记取合欢香有果,分甘共羡帝王家。其中的橘就是指新干的三湖红橘。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江西年鉴》载:江西柑桔以“南丰及新淦属之三湖为最盛”。《经济旬刊》亦载:“三湖柑桔产于新淦县三湖区、金滩区、砚子洲、蒋家等处,民国23年总产5万余担。”“三湖所产之桔形状大,皮朱红,味甘美”,“民国25年曾运杭州参加展览"。
建国后,党和政府为了使三湖红桔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采取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扩大种植面积、改良品种、推广新技术、拓宽销路等措施,对桔区发放生产贷款,供应农药器械、化肥、枯饼,组织柑桔生产技术培训,加强三湖红桔病虫防治和对病树老树的管理,从而使三湖红桔产量逐年上升。
1991年,新干县栽培面积达3.5万亩,年产红桔5万吨,产值超亿元;年出口量129.8万千克,占整个江西的三分之二,远销前苏联等国,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2015年,新干县拥有三湖红桔种植面积2万多亩,注册“大红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