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从西汉“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历朝历代在此垦荒种田,红枣被逐步引进种植约有上千年的历史,并逐步形成哈密、和田、喀什、阿克苏等戈壁沙漠地区特有的红枣品种。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说于阗“宜谷稼,多种果”。在已发掘的洛浦山普鲁古墓葬中(战国至三国时期)出土了桃、杏、酸梅等果核。在民丰尼雅遗址中,曾发现桃、杏、葡萄、梨、沙枣等水果。
关于策勒地名的含义,按源于汉代“渠勒”,应属于古代和阗语地名。按现代维吾尔语解释,与“其兰”对音,意为红枣。策略县就是缘于盛产红枣,故名曰策勒,又名红枣城。
策勒县曾经有过大规模种植红枣的悠久历史,后因历史的原因,策勒县的红枣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毁损,曾经的“红枣古城”因为资源的毁损,红枣种植业的发展曾一度停滞不前。但是因为策勒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光热资源优势以及适宜红枣生长的土壤条件,再加上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红枣种植实践经验,策勒县的红枣种植规模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林业事业的投入,策勒县紧紧把握政策和机遇,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大规模发展特色林果业,积极挖掘本地资源优势,使策勒县的红枣种植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011年,策勒红枣种植总面积达25.7万亩,其中规模化精品园面积14万亩,红枣挂果面积11万多亩,红枣总产6428吨。
2013年,策勒红枣保护总面积7880公顷,年产量10000吨。同年9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策勒红枣”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8年,策勒红枣种植面积达15.8万亩,挂果面积14.6万亩,产量达2.9万吨。目前,策勒县红枣产业覆盖2.8万农户,户均增收780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1651户,户均增收700元。
2020年7月27日,策勒红枣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目前,全县种植有机红枣1万亩、有机转换期红枣0.06万亩,年产量达3000吨;红枣地理标志农产品11.8万亩,年产量达1万吨;红枣绿色产品4700亩,产量达2.9万吨。策勒县还成立了红枣协会,把分散的枣农组织起来,实施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为策勒红枣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策勒县还举办红枣节、红枣推介会,积极参加展销活动,以此提高策勒红枣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