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大葱距今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据明嘉靖九年(1530)《章丘县志》记载,章丘已有葱的栽培。章丘大葱优质高产、经久不衰,与其久远的历史根源有关。
民国16年(1927)《济南快讯》称:章丘大葱为北数省植物菜类之“珍品”;民国21年(1932)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举办的第二届农展会上,章丘县三区回北村的刘玉西参展的大葱,荣获优二等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章丘大葱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市农业标准化推广力度的逐年加大,章丘大葱的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已渐成规模,先后有“万新”、“绣惠”、“绿蕾”、“百脉泉”、“泉头”的多个品牌通过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
2003年,章丘市枣园镇万新村大葱总产量达到500万公斤,纯收入达到450万元,大葱收入占到了村里农民总收入的70%。
2006年,“万新”牌章丘大葱被评为山东省首届名牌农产品;2007年08月,“万新”牌商标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十月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2008年7月,“章丘大葱”首批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2017年,章丘大葱先后入选“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农业部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20年11月15日,在2020济南市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上,一颗大葱长度为2.532米,创造了新的世界吉尼斯大葱高度记录。
2020年,章丘区建成1000亩章丘大葱精品示范区、3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全区大葱种植总面积达到12万亩,年产量达到6亿公斤,实现年产值7亿多元,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
近年来,章丘区通过建设章丘大葱商超直供示范区,扩大四季葱规模。章丘大葱的种植模式也在发生改变。章丘建设章丘大葱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实现从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移栽、标准化管理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建设章丘大葱智慧农业示范区,实现生产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安全与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