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银条: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5-01-14 17:40:54
平台原创
浏览 29

偃师银条不仅因其卓越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备受人们喜爱,更因为其悠久的历史故事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传承中原农耕文明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据传,偃师银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遥远的商朝时期,原说是“尹条”,由在商都偃师任宰相的伊尹的名字而来。据说,当年商朝宰相伊尹辅佐商汤时,“庖厨”出身的伊尹,在“帝喾”庙南的寺庄发现了一种草茎,以生烹熟,以熟着味,居然烹成绝代美味菜肴,为帮助商汤战胜夏桀,伊尹拿出厨师的看家本领,三次潜入夏都(今偃师市二里头村),为当时的夏王桀制作美味佳肴,哄得夏桀用银条下酒,荒于国事,不理朝政,商汤才有机会与伊尹里应外合,一举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商汤灭夏后在亳(即今偃师)召集了千名古稀老人,举办了千叟宴,诸老在品尝过银条后都赞不绝口,于是民间便有了:“千叟宴上比来头,敢有银条夸海口,前朝多少宾客宴,它是压桌第一口。”这首诗。自伊尹将一根茎蔬菜烹为天下美肴后,银条菜便自成上乘,身价倍增。伊尹为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便将银条的种植方法和烹制法子教给了大家。人们为感谢伊尹,便称此菜为“尹条”。只是此菜生长环境极为挑剔,需要土地有水而不湿,有沙而不松,只在偃师伊洛河汇源之处的寺庄一带生长,故该菜产量低,价格昂贵,有“白菜九畦,难抵银条一席”之说。旧时当地菜农靠它换回白花花的银子,便又称它为银条,视为宝菜。随着时间的推移,偃师银条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生息,经历朝代更迭,依然在偃师这块沃土上熠熠生辉。

唐代,著名的僧侣玄奘法师在西行取经归来时,也将一种稀有的蔬菜种子带回到故乡偃师,并在皇室的倡导下,种植成功,这或许就是偃师银条另一段传奇的起源。据《偃师县志》记载银条作为历代宫廷贡品,寺庄一带银条最为上乘。唐开元年间,家居偃师缑氏陈河的玄奘,将其作为贡品献给李世民,李世民原以为这是高僧玄奘从西域带回来的,后来听说是高僧老家的特产,品尝后大悦“御弟与奇菜均为天下之奇,偃师真乃人杰地灵呀!”因此,“地灵”就成了银条的别名。

清代,乾隆皇帝品尝后对其赞不绝口,更将偃师银条誉为“膳食一宝”,自此,偃师银条在皇宫中占有了一席之地,逐渐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和刘少奇主席曾先后到偃师市东寺庄村视察农耕,品尝到银条后,周总理高兴的赞道:“银条真是好吃呦” 。而刘少奇主席更是幽默地称道:“世上除了金条便是银条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偃师人已经将银条做成罐头,远销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客商欢迎。

偃师银条的种植与收获,深深烙印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习俗。每年的播种、耕耘、丰收时节,都伴随着丰富的民间活动,充分展示了农耕文化的魅力。同时,偃师银条也被赋予了吉祥如意、生活富裕的美好寓意,成为了亲朋好友间互赠祝福的佳品。

在现代社会,偃师银条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不仅在本地广受欢迎,更通过现代流通体系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它以其洁白如银、质地细腻、清香爽口的特点,成为各大宴席上不可或缺的特色菜品,演绎着从古至今,从田野到餐桌的奇妙旅程。

可以说,偃师银条不仅仅是当地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更是承载着中原大地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华民族在农耕文明发展历程中,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每一根银条,都讲述着一段生动的历史故事,铭刻着一段独特的地方记忆,延续着一场跨越千年的味蕾盛宴。

全部留言

0
啊欧,还没有留言哦~
多果发布
发现 分享 生活
2847 话题
1 留言
0 关注
0 粉丝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