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黄鸡原产于江西省宁都县黄石、对坊等南部乡镇,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饲养历史。宁都县出版最早的志书——《宁都直隶州记.土产记.羽类》中有这样记载:“徐铉(宋会稽人,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曰:“州治及瑞(金)、石(城)产者,色不外红、白、黄、黑,重也不过四五斤,母鸡更小……贫民养鸡以为利者,乡村正复不少。”宁都州的风俗向来崇尚淳厚朴素,招待客人不会超过五碗菜,碰上宴席就加倍,再按规格以两碗两碗省去。所以有六、八、十碗的说法。(俗话说:一年四季,六八十碗,鱼丸、肉丸、斩鸡(白斩鸡)、灌肺,墨鱼,堆满一桌。鱼骨汤面,红烧肉,如果加上海参,甲鱼,就是最能体现主人的盛情了。)由此可见,白斩鸡(宁都黄鸡)是古时宁都乡俗中的主菜之一。
宁都黄鸡是我国肉质性状优良的地方肉鸡品种之一,为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优质地方品种资源,从1997年开始,宁都县与江西省农业大学合作对宁都黄鸡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系统选育。
2002年4月,宁都黄鸡作为一个家禽品种通过了江西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审定,并获正式命名和畜禽品种证书,定名为“宁都黄鸡”,同年7月,由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宁都黄鸡品种标准》。
2005年8月,“宁都黄鸡”证明商标注册成功。
2008年7月,“宁都黄鸡”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009年,“宁都黄鸡”列入了江西省农业厅公布的江西省首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同年7月“宁都黄鸡”商标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2011年,宁都县黄鸡出笼3002.65万羽,占全市的78.15%之强,产值达6亿元,已成为该县仅次于粮食作物的一项支柱产业。
2013年,《宁都黄鸡及配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2017年,“宁都黄鸡”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19年11月15日,“宁都黄鸡”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近年来,宁都县高度重视宁都黄鸡产业发展,随着“万户亿元”工程的实施,促使宁都黄鸡生产迅速发展,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明显,规模和产销量也迅速增加。
目前,宁都黄鸡原种场种鸡规模达1.5万套,有黄陂、会同二个宁都黄鸡保种基地,规摸6万套,社会力量兴办扩繁场93个、饲养规模达36.5万余套,形成了由原种场提供优质种苗→扩繁场提供种蛋→孵化厂生产商品苗鸡的良种繁育体系,确保了宁都黄鸡的种质纯正。同时建立了以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厦门市、三明市、龙岩市,上海市,本省南昌市、九江市等为主导的销售区域,促进了宁都黄鸡产业化经营进程。黄鸡产业现已成为宁都县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俨然变成“致富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