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浆果皇后”的北极蓝莓,其历史文化故事,正如其果实一般,酸甜交织,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民族风情。
自古以来,生活在大兴安岭周边的少数民族,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就与北极蓝莓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们的民间传说中,蓝莓被视为神灵恩赐的圣果,不仅能驱邪避祸,还能滋补强身。据说,昔日的部落首领在追寻水源和狩猎途中偶然发现蓝莓树,尝其果实后发现其滋味醇厚且具有非凡的恢复体力之效,自此,蓝莓便成了族群中的重要食物来源和敬神祭祖的神圣物品。
在近代史上,北极蓝莓也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早在清朝光绪年间,黑龙江地区因为淘金热潮的兴起,大批民众来到大兴安岭一带。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蓝莓的出现无疑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营养支持,成为了当时拓荒者们战胜恶劣环境、守护家园的重要伙伴。而李金镛主持漠河金矿开采的历史事件,也将蓝莓的开发利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清光绪十二年(1875年),慈禧太后准了黑龙江将军恭镗奏请,任命二品大员李金镛主持办理黑龙江漠河金矿的开采事宜。李金镛(1886年),带领大队清兵由墨尔根(今嫩江县)进入漫无边际的大兴安岭森林。山高林密,无法骑乘,他们只好徒步前往最北漠河。由于道路崎岖难行,预计两个月内到达漠河老金沟,可50多天过去了,目的地仍遥遥无期。此时粮食快要吃光了,后继运粮队伍还没有赶上。为了节粮,士兵们只好采摘野果充饥。他们发现一种生长在林甸边缘地带的矮丛蓝色小浆果,果肉细腻,果味甜美,口感极佳,而且吃后精神旺盛,体力充沛,眼明心爽,多吃还有醉酒的感觉。李金镛品尝了野果后赞叹道:“极寒之地竟有极品之果,真乃上苍恩赐。”后经多方打听得知,当地鄂伦春人称这种野果为“笃柿”。有了遍地“笃柿”果的充饥,兵士们精神抖擞,终于在第58天的时候到达了漠河老金沟。在老金沟开金矿的同时,李金镛命人大量采集笃柿果并自行酿制了“笃柿酒”饮用。年底进京之际,李金镛将黄金、贡果(笃柿)、贡酒(笃柿酒)作为“老金沟三宝”,一起献给慈禧太后,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赞赏。
随着时代的发展,北极蓝莓逐渐走出山林,走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在倡导绿色、健康的现代消费观念下,大兴安岭的北极蓝莓因其生长环境纯净、无污染,营养价值极高,受到了广泛关注。如今,北极蓝莓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更在全球范围内树立起了中国优质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从古老的传说故事到现代生态农业的典范,北极蓝莓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活力,书写了一部从深山密林走向广阔市场的传奇篇章。这颗源自北极圈的小小浆果,不仅成为了中国人民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也承载着中国东北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记忆和时代愿景。